馬祖話標音說明

馬祖地區本土語文為福州語,是音變較複雜的語言。本縣為提升幼兒園學童母語學習的興趣和效果,特編製本教材以供使用。有關語音特性茲說明如下:

1.馬祖話(福州語)本有八個聲調,即中古的平、上、去、入各分陰、陽。其後因陽上和陽去兩個聲調合而為一,這就是學術界所稱的「閩東方言七個聲調」的道理。

2.若以實際的文字來表示,七調的代表字可以是:公(陰平)、滾(陰上)、棍(陰去)、骨(陰入)、群(陽平)、郡(陽去)、掘(陽入)。其中的陰平、陽平、陰去,其聲調分別和國語的第一聲、第四聲、第三聲接近,所以本教材借用國語的聲調符號來表示。其他的聲調(包含兩個入聲調),則依實際聲調的高低或性質來標示。

3.古入聲字的韻尾有三個塞音,即ㄅ(p)、ㄉ(t)、ㄎ(k),馬祖話的入聲韻只剩下ㄎ(k)及它的弱化音ㄏ(h)。看到音標符號的末尾有ㄍ、ㄎ(k)或ㄏ(h)的時候,它們是不發音的,是表示尾音要快快的收住,以呈現「入聲短而促」的語音特質。舉例來說,看到注音的「ㄚㄍ」、「ㄚㄎ」或「ㄚㄏ」時,就是發「ㄚ」的聲音然後舌根翹起,或咽喉用力讓聲音停止即是。

4.在漢語八大方言的南方方言中,有一個很特殊的音節就是ㄧㄨ,它和ㄧㄡ的音節不同,我們必須辨別清楚。如馬祖話的「腰」、「嬌」等字,它的韻母是ㄧㄨ。而馬祖話的「刁」(苦味)、「搜」等字的韻母是ㄧㄡ,兩者必須仔細區別。

5.馬祖話另有一個特殊的音節是ㄨㄧ,它和ㄨㄟ的音節不同。如馬祖話的「煨」、「水」等字,它的韻母是ㄨㄧ。而馬祖話的「歪」、「乖」(菜梗硬化)等字,其韻母是ㄨㄟ,兩者也必須加以區別。

6.馬祖話的元音會隨聲調而變,如馬祖話的「刀」,標音時可寫做ㄉㄛ,但唸去聲的「到」時,它的元音會變成後半低元音的「ɔ」,因為國語無此韻母,所以本教材仍用ㄛ來標注。

7.國語的前半高元音ㄝ,它只能和ㄧ、ㄩ拼切。馬祖話和它接近的音是半低前元音的「ɛ」。因為國語無此韻母,所以本教材借用ㄝ來標注。目前閩南語(翰林版)、客語(部分)的課本也是如此。

8.馬祖福州語的舌根鼻音「ㄥ」,當拼音拼為「ung」時,注音為「ㄨㄥ」,但國語學習者多半將「ㄨㄥ」唸成「ong」,在馬祖注音仍依符號讀為「ung」。

9.馬祖福州語之注音與國語注音基本拼法相同,〈馬祖拼音方案〉(暫定)聲符增加「兀」、「廿」、「勺」、「ㄖ」。其中的「兀」是取自「ㄥ」的聲符,「廿」是讀「ㄝ」時將嘴唇變成圓形時發的音;「勺」只在變音中出現,是用兩片嘴唇不合閉,用「ㄈ」的發音方法吹出氣來,但聲帶要震動;「ㄖ」只在變音中出現,僅借注音符號,不必捲舌,僅需舌面大面積往上顎貼即可,國際音標為「ʒ」,但在口語中此聲母常會省略或簡化,且聽起來像是注音「一」。

10.馬祖話上聲調的調值為33,此聲調國語所無,本教材將它標注成「+」。馬祖話陽上調的調值為242或131,此聲調亦國語所無,本教材將它標注成「^」。

11.本書的標音分為注音符號和羅馬字拼音符號,皆根據實際口語,只標變音而不注本音,讓學習者得以直接唸出以表達語意。

12.馬祖福州話聲調,調序分別為1陰平、2陰上、3陰去、4陰入、5陽平、7陽去、8陽入,如對照表所示。IPA的數值為實際調值,馬拼、注音的聲調符號為調符。標音時,標調序、調值或調符皆可。